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中国纪录片需要更国际的表达方式

来源:北京商报
 
    中国纪录片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如何让纪录片在国内有更好的土壤、在国际上开拓更广阔的发行渠道成为业内关心的话题。Discovery亚太电视网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张方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让中国内容用更国际的方式表达,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北京商报:Discovery频道自1985年起在美国播出至今已在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44亿用户。作为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有线电视网络之一,该频道与国内其他纪录片频道在市场运作上有何不同?
 
    张方:用户付费是Discovery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与广告并重。然而付费有线电视频道在国内发展得并不好,因为国内观众还没有形成花钱看纪录片的习惯。近几年,中国的纪录片发展速度很快,但盈利模式过于单一,仍然依靠广告收入维持运营。由于广告更加追求收视率,导致纪录片在跟大众娱乐为主的节目形态竞争时,竞争力较弱。如果按照这样的经营模式发展下去,中国的纪录片进一步实现投融资会更困难。
 
    北京商报:《舌尖上的中国》让人们重新认识到纪录片的魅力,其平均收视率达到0.5%,就一部纪录片来说,它超过了所有同时段电视剧收视率。您认为该剧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张方:《舌尖上的中国》借鉴了Discovery、《国家地理》杂志的拍摄技巧,同时也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拍摄手法。比如说,《舌尖上的中国》在每集的结尾时,主人公的脸上都会露出很满意、很满足的笑容,这样的叙事结构正是借鉴了国外早期纪录片的叙事手法。我认为,引进更多国际上成功的纪录片,让国内的导演学习,让国内记录片的制作与国际接轨是《舌尖上的中国》成功的关键。
 
    北京商报:虽然《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名利双收,但是在海外,中国的纪录片在发行上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您认为中国的纪录片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张方:发行对于纪录片一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每个国家观众的偏好都不同。当中国观众看到《舌尖上的中国》时,不仅会第一时间引起食欲,还会勾起对于一道美食甚至一个地方的追忆;但其他国家观众未必有类似的反应。中国的纪录片往往在选题、叙事的手法上不能迎合国际观众的胃口,这也就直接或间接地限制了其发行渠道。只有让国内纪录片从业者更了解国际观众的口味和习惯,才是发行最根本的基础。Discovery探索频道与南京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近日联合推出的《发现南京》“菁英导演计划”正是为本土导演搭建更广阔的国际舞台,帮助他们创作出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中国题材的优秀纪录片。
 
    北京商报:国内纪录片生产制播分离的趋势越发明显,您认为制播分离将为纪录片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张方:制播分离是市场运作的必然结果。首先,电视台不需要养很多制作人;其次,纪录片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得更佳的节目素材和资源。制播分离后,纪录片的生产会出现很多新的合作模式,纪录片的产业链将更完整,电视台将作为一个大平台存在。
 
    北京商报:最近越来越多的新媒体涉足纪录片市场,比如说像土豆网纪实频道与中国纪录片网展开合作,这对于传统的电视台是否会产生冲击?对于中国纪录片发展是否会带来新机遇?
 
    张方:我们更加关注内容而非载体。Discovery为什么能给中国观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它通过不同的视角讲故事,让节目既有知识见闻,又能达到娱乐的目的。我们在内容选择上也并不只局限于传统电视媒体,也会考虑这些内容是否能在未来的新媒体上广为传播。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企业文化|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13 北京国际纪实影像创意产业基地(BID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02629号京ICP备20020908